-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30]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30]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30]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30]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30]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30]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版[10/30]
疫苗全面开放!60岁以上!慢性病人群也要“应接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辽宁省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目前全省18周岁以上无接种禁忌症者均可以接种。 截至5月10日全省累计接种563.01万人710.41万剂次,沈阳累计接种新冠疫苗90万剂次。 按照省卫健
辽宁省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目前全省18周岁以上无接种禁忌症者均可以接种。截至5月10日全省累计接种563.01万人710.41万剂次,沈阳累计接种新冠疫苗90万剂次。
按照省卫健委要求,6月9日前供应的疫苗要在保障第二剂次刚需的基础上,以开展第一剂次接种为主。6月10日开始,各地停止接种第一剂次(特殊情况除外),全力接种第二剂次。到6月底,全省预计完成1453万人的疫苗接种。
为确保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安全、有序、高效推进,按照省总指挥部工作要求,全省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置接种单位,在体育馆、会展场馆、文体活动中心等公共场所设置临时接种点,同时在原有免疫接种门诊增加接种台和接种人员数量、扩充疫苗储存容积、延长接种服务时间、增加服务频次,提升接种能力。
目前,全省新冠病毒疫苗
接种点数量已达
1926个
其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
307家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种门诊
1433家
临时接种点
186个
已设立接种台
6159个
经过培训具备接种资质的
医务人员数量
8.1万人
日接种能力
从19万剂次提升至74万剂次,
能够充分保障我省接种工作需求。
为了提高接种服务质量,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对接种工作组织、信息登记和报告、督导评估、接种实施以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调查处置和鉴定等各环节的工作人员开展全覆盖培训,规范接种设施设备配备,强化接种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优质高效的接种服务。
此外,为保障接种工作安全、高效开展,各地均派出有经验的急诊急救人员携带必要的医疗设备、药品等驻点保障,已累计派出1.5万人次急诊急救人员参与保障。同时,指定综合能力较强的三级综合医院分别作为省级、市级定点医院。组建省、市、县三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专家组。每个接种点均做到“四有”,即有重点急救急诊人员、有急救设备药品、有120救护车现场值守、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救治绿色通道。
沈阳市公布297个新冠疫苗接种点
近日,沈阳市卫健委公布了截至5月8日全市297个新冠疫苗接种单位名单。即日起,面向全市普通市民开放新冠疫苗接种。目前,除了18周岁以下人群因缺乏足够的临床研究数据不能接种外,18周岁以上且没有禁忌症的居民均可以免费接种新冠疫苗。沈阳市疾控专家建议6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病人群也要“应接尽接”。
就市民近期咨询较多的疫苗问题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董桂华进行了解答。
问:沈城全民接种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59周岁以上人群也正式加入接种队伍,但为何仅把18周岁以下人群排除在外呢?
答:这是由于18周岁以下人群还缺少该人群接种足够的临床研究数据。18周岁以下人群的临床研究开始较晚,具体什么时候会开放该人群接种,要看疫苗研发的进度。有关机构正在积极进行临床试验,收集分析18周岁以下人群接种新冠疫苗的临床数据。等这部分人群临床试验数据逐步完善后,国家才会逐渐批准推动18周岁以下人群接种新冠疫苗。研究数据显示,59周岁及以上人群疫苗接种安全性良好,疫苗对59周岁以上的人群也会产生很好的保护作用,因此建议该群体接种。
问:妊娠期妇女不能接种新冠疫苗,那么备孕女性和哺乳妈妈能否接种呢?如果在接种后发现怀孕是否需要终止妊娠?
答:如果在接种后怀孕或在未知怀孕的情况下接种了疫苗, 基于对疫苗安全性的理解,不推荐仅因接种新冠疫苗而釆取特别医学措施(如终止妊娠),也就是说接种后发现怀孕不需要终止妊娠,但建议做好孕期检査和随访。对于有备孕计划的女性,也不必仅因接种新冠疫苗而延迟怀孕计划。对于哺乳期女性,目前尚无接种新冠疫苗对哺乳婴幼儿有影响的临床研究数据,参考国际上通行做法,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疫苗后,建议继续母乳喂养。
问:如果近期接种了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等,还能接种新冠疫苗吗?
答:新冠疫苗不推荐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其他疫苗与新冠疫苗的接种间隔应大于14天。
文章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网址: http://www.zgmxbyfykz.cn/zonghexinwen/2021/0514/932.html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投稿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编辑部|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版面费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论文发表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