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心脏慢病如何做全流程管理?这家心脏医疗集团

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医生不能像铁路警察一样,只管患者在门诊或住院这一环,还要把院外病人的健康管起来。同时,也要充分利用5G技术和可穿戴式心脏监测设备的优势,使得对院外患者心血管疾病的

“医生不能像铁路警察一样,只管患者在门诊或住院这一环,还要把院外病人的健康管起来。同时,也要充分利用5G技术和可穿戴式心脏监测设备的优势,使得对院外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长期照护,不仅有温度,更有精准度。”

5月9日,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刘兴鹏在“蓄势·破局”医生集团升级与发展研讨会上如是说。活动现场,“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正式更名为“哈特瑞姆心脏医疗集团”。

医疗正走向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当下医疗正在走向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刘兴鹏指出,伴随着国家对疾病防治关口前移的政策导向,人口老龄化及养老问题等现实考虑,医生们不能像铁路警察一样,只管在医院门诊或住院的这一段,还要把院外病人的健康管起来,而且最好能建立稳固的信任关系,让每个病人一辈子都有人管。

同时,也要充分利用5G技术和可穿戴式心脏监测设备的优势,使得对院外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长期照护,不仅有温度,更有精准度。

此外,当下医疗正在向数字化医疗转型。包括临床管理数字化、产品研发数字化、真实世界数据应用、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医生服务、数字化患者用药服务等,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工智能或将极大颠覆医疗行业。

让慢病管理从医院延伸到家庭

“在未来很短一段时间内,‘一体两翼'是哈特瑞姆的发展理念。”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施海峰表示,“一体”'指的是哈特瑞姆心脏病诊疗网络。在这个诊疗网络中,新建的旗舰医院相当于中央枢纽,负责摸索、定型和输出先进的医疗模式,比如如何实现让心脏介入治疗的成为日间手术的问题。

“两翼”则指的是‘心脏健康管理'和‘心脏人工智能。负责心脏健康管理项目的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田颖指出,哈特瑞姆目前已累计管理了3万余名心脏病患者。每位患者的管理团队中,有专业的心脏医生和全职医助,还有心率仪、血压仪等可穿戴硬件的智能管理后台,未来,还会有人工智能的辅助。

田颖表示,心脏病患者终身照护项目,让慢病管理从医院延伸到了家庭。做好患者的健康管理,不仅可以让患者减少住院,而且当有紧急情况时,还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来到医疗机构,逐渐形成一个以患者为中心,高效、高质量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

筛查心血管病,AI心电图来帮忙

我国有3.3亿心血管病人,在未来,AI心电图或成为心血管病筛查的有力“武器”。

一个患者平时经常感觉心慌,但到医院后症状就消失了,心电图也“正常”,能不能尽早发现心脏病的端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蒋晨阳介绍,通过可穿戴心电设备,把发病期间的心电图提供给医生辅助诊断,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我们和国内一家深耕心电图AI领域的头部企业—心之声正共同设计和开发多样化的心脏人工智能技术及产品。预计在明年,我们就将会有第一个人工智能产品问世,希望五年后可以进入寻常百姓家。到时候,患者只需打开小程序或APP将一份‘正常'心电图拍照上传,很快便知道自己的心慌是否为房颤。

(责任编辑:孙欢)

文章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网址: http://www.zgmxbyfykz.cn/zonghexinwen/2021/0512/908.html



上一篇:为山区群众上门服务!古城区开展慢性病高危人
下一篇:中华慈善总会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签订协议 推进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投稿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编辑部|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版面费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论文发表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