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30]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30]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30]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30]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30]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30]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版[10/30]
家庭环境对慢性病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儿童慢性病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所谓慢性病是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
儿童慢性病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所谓慢性病是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因其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不愈,长期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可对疾病的转归和预后产生负面影响[1]。不仅如此,而且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2]。家庭是患者康复的主要场所,家庭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慢性病患儿的心理行为,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促进康复。为探讨家庭环境对慢性病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以便为维持心理健康提供干预对策,本研究对200例慢性病少年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对照研究和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研究组 选择2013年3~10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200例慢性病少年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其中男性116例,女性84例;年龄8~16岁,平均(12.)岁;慢性肾炎90例,慢性咽炎58例,过敏性哮喘42例,过敏性紫癜39例,其他10例;病程8个月~3年,平均(1.)年。入选条件:①无智力障碍,具有一定的语言交流与沟通能力;②无精神病史;③知情同意。
1.1.2对照组 按照1∶1的配对原则,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少年儿童200例作为对照研究对象(对照组),其中男性119例,女性81例;年龄9~15岁,平均(13.15± 3.59)岁。入选条件:①无智力障碍,具有一定的语言交流与沟通能力;②无精神病史;③知情同意。两组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调查前,告知患儿及其家长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征得其知情同意后,本课题研究人员让患儿及其家长在安静的地方填写问卷。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可在研究人员的协助下自行填写。对填写完的问卷,研究人员对所有条目逐一检查,对漏洞的条目进行补答,确保答题完整性。
1.3测量工具
1.3.1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ental health test,MHT)[3]该问卷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教授和其他心理学科研究人员,根据日本铃木清等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信度较高,折半信度系数为0.91,重测相关系数0.667~0.863。全量表共有100个条目,由8个内容量表和1个效度量表构成,8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以各内容量表得分≥8分及总分≥65分界定为有心理健康问题。
1.3.2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 environment scale,FES-CV)[4]问卷包括90道是非题,分为10个分量表,分别评价如下10个不同的家庭功能与关系特征。①亲密度: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和支持的程度;②情感表达:家庭成员公开直接表达情感的程度;③矛盾性:家庭成员之间公开表露愤怒或冲突的程度;④独立性:家庭成员的自尊和自主程度;⑤成功性:将上学或工作等活动变为成就性活动的程度;⑥知识性:对政治、社会、智力和文化活动的兴趣程度;⑦娱乐性:参与社交和娱乐活动的程度;⑧道德宗教观:对伦理、宗教和价值观的重视程度;⑨组织性:家庭活动有明确的组织和结构的程度;⑩控制性:使用固定家规和程序来安排家庭生活的程度。所有90个项目按选择的答案来评分,若回答“是”评1分,回答“否”评2分。该量表在国内外广泛使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MHT评分的比较
研究组MHT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3 慢性病少年儿童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系数*P<0.05,**P<0.01观察指标 亲密度 情感表达 矛盾性 独立性 成功性 娱乐性 组织性 控制性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0 . 5 2 9**-0 . 4 6 8**-0 . 6 1 6**-0 . 4 7 6**-0 . 4 1 6**-0 . 5 1 6**-0 . 5 2 4**-0 . 4 9 1**-0 . 5 3 7**-0 . 5 0 1**-0 . 6 3 5**-0 . 4 5 2**-0 . 4 1 0**-0 . 5 3 4**-0 . 5 1 8**-0 . 4 7 6**0 . 6 2 4**0 . 5 2 2 0 . 6 6 8**0 . 5 0 1**0 . 4 6 5 0 . 5 5 7**0 . 5 5 7**0 . 4 8 8**-0 . 3 5 2*-0 . 4 3 1**-0 . 5 2 6**-0 . 4 2 2**-0 . 4 0 1**-0 . 4 9 2**-0 . 4 9 3**-0 . 4 2 2**-0 . 3 6 7*-0 . 3 3 1*-0 . 4 5 3**-0 . 4 3 6**-0 . 4 2 5**-0 . 4 1 1**-0 . 3 8 6*-0 . 3 2 6*-0 . 4 5 8**-0 . 3 6 8*-0 . 5 1 5**-0 . 3 8 4*-0 . 3 7 7*-0 . 3 7 6*-0 . 3 8 2*-0 . 3 5 1*-0 . 3 6 4*-0 . 3 1 3*-0 . 4 3 4**-0 . 3 8 4*-0 . 3 6 2*-0 . 3 3 5*-0 . 3 5 9*-0 . 3 8 5*-0 . 3 2 9*-0 . 3 0 6*-0 . 4 2 1**-0 . 3 6 1*-0 . 3 3 4*-0 . 3 1 4*-0 . 3 4 8*-0 . 3 7 7*
文章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网址: http://www.zgmxbyfykz.cn/qikandaodu/2021/0422/798.html
上一篇:我知主掌管明天
下一篇:慢性病的心理适应概念模型与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