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30]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30]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30]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30]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30]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30]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版[10/30]
生物慢性病的源头和内因及源头调治法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生物慢性病是指生命体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在一定的部位、经过一定的时间,逐步形成和在相关联的组织、器官和生理生化指标上发生的异常状态。同任何事物一样,生物慢性病不
生物慢性病是指生命体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在一定的部位、经过一定的时间,逐步形成和在相关联的组织、器官和生理生化指标上发生的异常状态。同任何事物一样,生物慢性病不会凭空发生,必定同时具备事物主体自身必需的内部因素(因)和所在环境中必备的所有外部因素(缘),两者共同作用、缺一不可,在一些组织器官上而呈现出的异常结果(果)。
植物、人类和其他温血动物(主要是畜牧类)均属生物范畴,有着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共性,特别是在慢性病领域。同时,植物属于自养生物,又是人类和其他草食杂食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所以把三者结合到一起,相互借鉴和促进是必要的[1]。目前,生物中人类等温血动物的心肌梗死和肿瘤等慢性病、植物的腐烂病和瘤状凸起等均被作为重病、疑难杂症或不治之症;但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初步证明,只要挖掘出所有慢性病的发生源头,并研发清楚肿瘤[2]、心肌梗死、腹痛、腐烂和苦痘等所有慢性病的真正病因(内因或因)[3],在已经明确的多类外因(缘)的结合下,采用源头调治和纯无毒害(药食同源)的生物药剂为主的科学有效的辨因施治法,有效提高生物本体的自愈力和修复力,及时解症和预防保养[4-5],只要不错过最佳调治期,就可做到无需主要依赖手术(包括针灸和微创手术)和有害药物,甚至做到非必要情况下无需手术和有害药物。其整体方案人们尚可简易掌握,易于普及于家庭和农场,从根本上消除误解、避免错误、改变生物医学慢性病领域的被动神秘的局面。
1 生物慢性病的源头及内因的确定
1.1 植物慢性病的源头及内因的确定
生产实践中发现,果实上长出苦痘后,把病果摘掉,如不对树体进行有效调治,下一年度同样位置的果实上会再度长出苦痘;土壤中钙等营养元素的缺乏是大面积广谱性的,如果单一元素缺乏是主要病因(内因或因)的话,只要水分等发病条件合适,应该普遍发病而不是局部发生,而显然实际情况与理论不符。在树枝干上或根上发生了腐烂或长出了肿瘤,采用切除和涂化学药剂后,如不对植物体进行有效调治,病患就会在原位置重新长出(复发);病菌均通过风雨大面积传播,一定范围内的多数或全部枝干上均被病菌侵染,只要发病条件合适,应该是大面积地发病,而实际情况显然与理论不符。花叶病和小叶病等其他慢性病也均是如此。
通过研究观察苹果苦痘果实和枝干腐烂及肿瘤等慢性病症状出现部分的器官,相对应的地下根系,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没有症状出现的部分对应根系则比较健康。
因此,苦痘和腐烂等植物慢性病害的发生源头均在根系,所有慢性病的发生均由植物体的根系内伤(简称根伤)主导,是真正的病因(内因或因)。与已知作为慢性病发生外因(缘)的真菌、细菌、病毒、营养元素失调等有害生物和非有害生物因素,内因(因)和外因(缘)两者共同作用、缺一不可,决定着所有慢性病(果)的发生。
1.2 人类等温血动物慢性病的源头及内因的确定
到目前为止,人类对待心肌梗死等疾病以化学药剂预防和急救为主,停药或药剂有效期过后,常常发病或复发,长期连续用药,对身体伤害较大;骨刺和肿瘤等长出来的状态、多采用手术切除和药剂措施,据报道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大多复发和转移;腹痛、失眠和高血压等其他慢性病也均是如此。总之,所有身体逐渐感觉到的疼痛等症(如头痛和皮肤痒等)和产生出的形态(血栓和骨刺等)及原有性状的异常变化(血压失调和肾萎缩等)等慢性病均是如此。
实际情况是,人类身体的任何组织和器官,在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后,都会感觉疼痛和逐步结疖等。任何表现出不舒服的病症和产生的形态及性状变化的慢性病,也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伤害;然而身体除了病患处外,在其他部位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而在呈现症的病患处是查检不出伤的;但通过顶压病患处附近的无症状感觉的区域、特别是骨头缝隙处,有刺痛的感觉,而经过这些刺痛点的处置后,如果具有良好的解除病患处症状的效果,即可确定慢性病存在如同植物根系一样的源头部位。通过多年的临床检验,现已确定出了所有慢性病的基本源头位置,其均在病患呈症处的上方或就近主要骨旁(20 cm内或两个关节范围内);已确定源头内伤是内因(因)。
人类等温血动物的血液需要正常运作循环,当身体受寒且热能不够时、就会伴随温度的下降会逐渐变凝滞和厚浊,低到一定程度就会不通,不通则疼或淤积称疖;若身体受寒且身体热能比较充足时被调动利用,就会表现为体温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以驱寒、加速源头内伤和病患处的修复和保护身体;如身体热能不足就只能局部凝结以保护身体的主体活力。因此,体温指数的升高或降低是衡量身体受寒程度和热量是否充足的明确指标,可称为体温失调,所有慢性病均与体温失调(高于37.5 ℃或低于36.5 ℃;其中36.0 ℃左右各类慢性病宜发生、34.0 ℃昏迷、30.0 ℃丧失意识温度)有关,故体温失调是所有慢性病的另一个内因(因)。
文章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网址: http://www.zgmxbyfykz.cn/qikandaodu/2021/0216/478.html
上一篇:中医治疗牛翻胃吐草
下一篇: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