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30]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30]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30]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30]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30]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30]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版[10/30]
“健康中国”视野下加强体力活动与防治慢性病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健康转型时期,社会转型造成慢性病的发生快速增长,慢性病防控面临的挑战,而体力活动不足是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建设“健康中国”
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健康转型时期,社会转型造成慢性病的发生快速增长,慢性病防控面临的挑战,而体力活动不足是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建设“健康中国”等重大任务作了深刻阐述。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1]。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重视体育运动,加强身体锻炼,通过适当体力活动预防慢性病,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 中国的慢性病现状
1.1 社会转型造成慢性病的发生快速增长
快速的工业化、老龄化、城镇化,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慢性病的发生快速增长。2010年中国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表明,超重3.05亿人,肥胖1.2亿人,糖尿病9681万人。《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报道,中国有慢性病患者2.6亿人,占总人口20%[2]。《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报告显示,癌症发病率呈增长趋势。2007-2016年中国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下降、死亡构成比上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3]。
1.2 人口老龄化造成慢性病快速增长
我国早在2005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我国老龄化程度将突破30%。2014年北京疾控中心报告:男性期望寿命80.22岁,健康期望寿命61.40岁;女性期望寿命84.50岁,健康期望寿命62.06岁。可见有20年的时间人处于非健康状态、带病生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延长,而慢性疾病主要是老年人发生的疾病,慢性疾病高发与老龄化有直接关系,主要表现为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癌症等慢性病高发。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智能化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群成为潜在慢性病群体,慢性疾病发病年龄呈低龄化趋势。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2019年11月21日,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
1.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给国家造成非常重的负担
在导致死亡的原因中,心脑血管疾病占4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糖尿病、慢阻肺等占43%,其他疾病占14%,慢病导致的死亡占我国总死亡的86.6%[4-5]。2009年,慢性疾病医疗花费占所有疾病的69%。慢性病给国家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这已不仅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更是一个影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发展问题。
2 体力活动与慢性病
2.1 慢性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从生物学和医学角度来看,慢性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有遗传易感性、老龄化和不良生活方式(如运动不足、抽烟、喝酒、心理精神状况差等)。我国脑卒中发生率与美国、英国、日本相比高若干倍,脑卒中发病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血压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我国高血压发病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有效率低。我国心脏病发病率远高于日本。与其他国家,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饮食不健康、缺乏体力活动、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引起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从而引发脑卒中、冠心病,甚至死亡。其中体力活动不足是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2.2 国内外体力活动不足的现状对比
体力活动不足是21世纪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全球范围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的首要死因,占43%,而不良生活方式是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的根本原因。美国的死亡原因中,吸烟占18%,不良生活方式和缺乏运动占16%,酗酒占3.5%。
我国民众体育活动参与比例处于较低水平。《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常运动比例较高的年龄段是60-69岁,达到18.2%。据《肥胖综述》相关研究显示,常运动人口比例从2002年大城市34%和中小城市的45%,锐减到2012年全国占比18.7%。我国体力活动不足的现状非常严重,这也是造成慢性病高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适宜的体力活动对人体健康有益处,有利于降低血压、改善糖脂代谢、保持适宜体重,对多种慢性病有预防和控制的作用。
3 体力活动防治慢性病
3.1 体力活动降低冠心病风险
冠状动脉疾病的致病因素很多,如高血脂、高血压、肥胖、高血糖等,体力活动对这几方面都有良好的预防和控制作用。经常坚持运动可以降低安静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可以改善高血脂症状;有规律的体力活动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使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长期坚持运动可以改善糖脂代谢,延缓动脉硬化,减少运动时血压升高的幅度和血压的波动,提高机体的血压调节能力。体力活动具有降低冠状动脉疾病发生风险的作用已经得到多方重视,提高体力活动水平能有效防治冠心病。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针对不同个体予以指导是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网址: http://www.zgmxbyfykz.cn/qikandaodu/2021/0126/423.html
上一篇:何焕荣治疗呼吸系统慢病经验薪传
下一篇:“健康中国”视野下加强体力活动与防治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