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30]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30]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30]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30]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30]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0/30]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版[10/30]
老年慢病共存患者多重用药负担研究进展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编者按】据统计,1994年我国用于慢病治疗的费用高达419亿,且每年以17.7%的速度递增,2000年已达1 261亿,如不实施干预,2030年用于慢病治疗的费用将猛增到14万亿之多。然而,对于老
【编者按】据统计,1994年我国用于慢病治疗的费用高达419亿,且每年以17.7%的速度递增,2000年已达1 261亿,如不实施干预,2030年用于慢病治疗的费用将猛增到14万亿之多。然而,对于老年慢病共存患者,治疗费用仅是其用药负担中的一项,其他用药负担还包括用药日常负担、药物不良反应负担及药物相关社会负担等。老年慢病共存患者的用药负担有哪些影响因素,如何减轻其用药负担,如何评估患者用药负担,全科医师面对该问题有何应对策略,这一系列问题将在本期得到深入探讨和分析。敬请关注本期“多重用药”专栏。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60岁以上老年人约74.2%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75岁老年人患有5种慢性病者占80%[1],且18%的老年人占据我国80%的医疗资源[2]。由此可见,老年群体慢性病流行态势严峻,疾病负担沉重,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3-4]。老年患者常因多病共存,需使用多种药物治疗,更易发生依从性低、药物反应重、药物管理不当等多种问题[5-6],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功能、疾病转归和生活质量[7]。研究显示,患者用药负担在影响其用药信念、用药行为和健康转归方面起着核心作用[8],同时也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确保患者安全用药、改善患者自我药物治疗现状中不可忽视的关键要素[9-10]。因此,关注老年慢病共存患者多重用药负担或可为解决其用药问题提供新角度。然而,国内鲜有研究把国内外老年慢病共存患者多重用药负担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本研究旨在综述国内外老年慢病共存患者多重用药负担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减少患者用药问题、提高老年慢病共存患者的药物实践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提供科学、合理化建议,也为医务人员制定精准化药物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 用药负担相关定义
用药负担是治疗负担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9]。GIVEN等[11]将用药负担简单定义为:患者在获取、计划和组织用药、服药、监测治疗和管理药物不良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负担。一项关于34篇用药负担研究的系统评价将其进行细分并概况性定义,主要包括:(1)用药日常负担:是指患者适应与药物一起生活和管理药品的挑战;(2)药物特征负担:是指药品数量的复杂性、药品形状大小、处方方案是否容易获得、药物说明书是否难以理解等带来的挑战;(3)药物不良反应负担:主要指药物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以及潜在不良事件发生的挑战;(4)药物相关医疗负担:是指因医疗服务(药物信息)连续性支持不足,医患关系以及用药经济负担带来的挑战;(5)药物相关社会负担:是指用药对个人社交生活、心理以及社会态度产生的挑战[8]。
2 关注老年慢病共存患者多重用药负担的重要性
随着老年人慢病共存现象普遍化,老年患者常需多重用药,即同时使用≥5种不同处方药物[12],常涉及用于二级预防的药物[13],这种多重用药上升趋势已被英国政策制定者定义为亟需解决的事件[14]。研究显示,老年慢病共存患者多重用药负担与其临床结果直接相关,用药负担会严重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率、再次入院率,使住院时间延长及身体功能下降[15-16],同时也会增加患者跌倒、衰弱的发生风险以及患者死亡率[17-18]。此外,据报道,老年慢病共存患者抗胆碱能用药负担每增加一个单位,患者发生衰弱的风险将增加73%、死亡风险则增加2.75倍,在不考虑患者用药负担的基础上,每增加一种药物,患者从健康状态过渡到死亡的风险将会增加22%[19]。同时,老年慢病共存患者在长期多重用药过程中较仅患一种疾病者更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20],如面对高经济负担、药物信息不足、不良反应频发时,患者更易产生焦虑、痛苦、担忧、愧疚甚至社会耻辱感和孤独感等负性情绪。有研究显示,用药负担在影响慢病共存患者健康、用药信念及行为方面起着核心作用,也是影响患者治疗满意度及服药依从性的重要因素之一[8],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长期用药的态度、意愿以及处理药物使用的能力[21]。医务人员以患者用药负担为中心的评估,可发现患者用药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阻碍因素[22-23],并根据负担的可控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逐步增强患者用药信心和自我效能,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由此可见,医务人员在关注并降低老年慢病共存患者多重用药负担问题上刻不容缓。
本文要点与局限性:
文章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网址: http://www.zgmxbyfykz.cn/qikandaodu/2021/0120/417.html